全国服务热线:185 1189 4545   010-64661706

京安仕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IS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区监测施工方案 | 地质灾害滑坡监测

来源: | 作者:ymssn | 发布时间:2021-07-20 | 719 次浏览 | 分享到:

1 前言

1.1 监测意义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一般以崩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为典型代表,是比较公认的因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和破坏程度不断增强,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影响和破坏,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直接威胁。因此,如何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提高城镇公共安全防护能力,推动相应管理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

      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可视化,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针对地质灾害四种典型型式——滑坡、泥石流、崩塌(含危岩体)、地面沉降,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的规定,充分利用当前物联网技术、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嵌入式技术、通信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是实现信息管理、危险评估、群测群防、专家决策、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和指挥的核心基础。编制地质灾害监测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实现地质灾害预警实时、及时的功能,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人民财产损失。

1.2 项目必要性

受地区经济、交通和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市地质工程治理措施实施难度较大,可通过采取非工程防治措施有效地减轻泥石流灾害和突发地质灾害。在进一步补充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地质灾害动态、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判据研究和预警模型研发,及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有效预防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为减灾防灾提供技术支撑,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开展“市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区”建设,对我市开展专业、系统的监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3 实施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度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实施方案》;

《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4 建设内容

1

一体化雨量站

BLT-400-YL

2

一体化雨量、水位站

BLT-400-YS

3

一体化雷达水位站

BLT-400-LD

4

一体化深部测斜站

BLT-400-CX

5

一体化裂缝监测站

BLT-400-LF

6

一体化土壤含水率测站

BLT-400-HS

7

一体化地下水位监测站

BLT-400-SW

8

一体化土压力监测站

BLT-400-TY

9

一体化次声站

BLT-400-CS

10

一体化地声站

BLT-400-DS

11

一体化视频站

BLT-400-SP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设计原则

本系统建设本着实用、先进、可靠的三原则,具体原则如下:

1) 系统完全满足国土资源地质环境行业有关规范、标准和规程要求,并满足国家地质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的要求。

2) 系统安全可靠性、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配置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

3) 可靠性与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定型产品和技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4) 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建设采用当前的**技术,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同时兼顾成熟的技术。

5) 实用性及可管理性:根据系统的需要,采用合适的设备及技术,便于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管理。

6) 开放性及可扩展性:系统的结构及设备不仅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还考虑到未来网络及系统的扩展。采用标准化和开放性的设计,为未来系统的扩展提供基础。

7) 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的集成应保证信息资料的安全及保密,对监测系统的运行、操作提供安全和保密措施。

2.2 设计架构  

   

系统由监测预警设备、无线传输网络、监测中心和接收告警设备等几个部分组成。**部分现场监测系统,主要任务是将现场的雨量、裂缝、位移、湿度、泥位、泥石流次声、地声及视频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第二部分通讯系统,其功能是通过有效的通讯方式将现场数据将数据传回;第三部分地质灾害预警指挥平台,其功能是通过对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出预警,并对地质灾害按预报等级发出相应警报,并且指挥调度救灾抢险。第四部分,预警信息平台将接收到的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再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无线LED显示屏、无线预警接收广播或者是个人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接收端进行告警。

2.3 系统总体结构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主要由各监测参数设置的一体化监测站设备、现地通信设备平台、多种多样的用户终端信息设备及应用软件等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各种监测参数的一体化监测站设备是整个系统架构的基础,用来测量各个监测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功能,提供多种用户终端,包括办公室计算机和移动终端访问,在不同的终端提供数据报表,图表分析图,可对地灾相关的专业参数如雨量、裂缝、土壤湿度、视频、深部位移等进行实时监控,历史分析,同时系统也可以接入视频现场查看,并提供丰富的控制台功能。

图2-3-1系统结构图

篇幅较长,其余内容请下载查看:地质灾害监测示范区监测施工方案(边坡类)


咨询热线:18911894545